這是一個從未記載過的“黃臘石”王國,這是一個塵封的”黃臘石”藏寶處女地,這是一段和平山區首次公開“黃臘石”的話題!
廣東省和平縣是全國有名的溫泉之鄉,縣內七個鎮蘊有溫泉,早在100多萬年前的白堊世紀,和平縣地殼裂斷層受到火山強烈運動,巖漿噴發,和平縣有貝墩,大壩,長塘,熱水,公白,彭寨,東水等多處地方溢出溫泉,
由于地殼運動十分神奇,溫泉下方的地質產生變化,地熱使這里豐富的稀土和酸性土壤,因各種元素交融,鬼斧神工般將石頭變成黃臘石。可以這樣說:“凡是有溫泉、稀土和酸性土的地方,就有黃臘石”。
這里地處溝谷,被三鎮溫泉地下溝縫包圍,遍地都是黃臘石,
不但山上有、水田有,路邊有、小溪有、水潭有、草叢里也有,
小的臘石如珍珠般大小,大的臘石有一個就有50多噸重。
早前村民不識寶,建房,鋪路,筑壩,都用黃臘石,真應了“四川人甘草筑籬、廣東人甘草墊腳”,完全作賤了珍寶。
早在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有地質專家作為牛鬼蛇神下放這山溝溝,他看到這里遍地寶藏,且和平黃臘石未見任何刋物有所記載,十分驚奇,奈在那非常時期,他少說為佳。
后來,他私下與對他較為友好的村民黃德選講出黃臘石的神奇和價值,他說黃臘石既是寶石,又是觀賞石,相信總有一天,這里的黃臘石會讓世人發現。
自此,黃德選多了一心眼,看到有質地好的黃臘石,就弄回家中;后來,他的兒子黃勝良竟然與黃臘石結緣,一有空余,他撿石不止,一個一個,一擔一擔,一車一車,總是往家寶堆放,漸漸地小院子堆滿了,坪子里堆滿了,當村民覺醒過來,他已是石老大了。
黃勝良醫學院畢業后,那里都不去,寧可賴在家鄉開衛生站,也不愿離開藏石之地,他一邊行醫,一邊采石,后來他以石交友,結識很多玩石人。在交往中,他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當石農尚未覺醒時,以適當的價值格,大量收購他山之石,
他立誓將來要在家鄉開設一個“全國最大的黃臘石觀賞園”,既能讓自己家鄉的寶石亮相,又能九州奇石合碧,也可以成為一個臘石市場。
于是河源市內的東源、紫金、連平、龍川各縣及江西、湖南、新疆、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市的很多石源,都流入他這“三石”之地,
目前,這里蘊有南紅玉十數噸、黃臘石和觀賞石200多噸。
黃勝良特別喜歡黃巢的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他將黃臘石比作菊花,他要在和平山區顯示岀:“滿城盡帶黃臘石”之奇觀。
黃蠟石,俗稱臘石,因其表層呈蠟質感包漿態效果而得名,我國各地都有不同含量的蠟石,蠟石與目前市場熱龐的田黃玉、臺山玉、黃龍玉、黃凍石等極相近。
黃臘石以黃色為多見,尤以純凈的明黃為貴,另有蠟黃、土黃、雞油黃、蛋黃、象牙黃、橘黃等色,和平縣優勝鎮三石的黃蠟石,竟然萬類相合。
中國自古就有賞石的傳統,在久遠的歷史進程中,很多人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對奇石產生敬畏之心,他們立石為神化圖騰,賞石于陶冶情懷,玩石于品性交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就是賞石人的德品。
河源市舉辦第23屆世客會之時,紫金縣玩石愛好者掀動河源市收藏熱,結集岀版畫冊,弘揚河源石文化,提升河源文化品位。
和平縣優勝鎮三石的臘石,匯大壩、貝墩、長塘地熱裂斷交匯處,所產的臘石色彩晶瀅,光澤鮮艷,花紋繁多,其質地堅硬,堪比翡翠;其品質佳美,蘊量之多,聚匯集中,難怪眾多的賞石者笑稱此地“和平臘石甲天下,三石臘石甲和平”。
和平優勝鎮三石村的臘石屬石類觀賞石,它的顏色,質地,形態,紋飾和雕琢形態等美在其中,以數量之多,蘊量之豐,分布之廣,紋飾之美輪,色彩之絢麗,質地之溫潤,形意之優雅,盡量大自然之美。
目前,為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牽手村民脫貧致富,同享幸福生活,黃勝良在村子里用一幢整合后廢棄的學校,開設“臘石、玉璞、寶石”合成的九個展廳,在偌大的操坪開設黃臘石堆積區,
弘揚石文化!暢通石資源、激活石市場、做好石生意、寫好石文章!
新石玉石奇石山莊歡迎您!(盧老師:13825302020)
一顆等待雕琢的明珠!
一個等待你的光臨圣地!
一個攜手共贏的珠寶市場!
一個讓淘金者圓夢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