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伊犁(4)塞外江南——恰西
2012-4-19 6:58:05
訪問量:1999528
常聽人說,新疆最美在伊犁,伊犁最美在鞏留。我自豪!因為我80年從師范畢業后,就在鞏留縣工作了5年。5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不算太長,但是,這5年卻給我留下了太多值得回憶的東西。
10月1號一大早,我在新源縣的賓館里就被高音喇叭里的陣陣紅歌吵醒,拉開窗簾看看,天還沒有亮啊,心想,這新源縣的老年人可真注意鍛煉身體,這么早就開始跳健身舞了。于是又回到床上,可怎么也睡不著了。
外邊的喧鬧聲逐漸多了起來,還夾雜著喊口令的聲音,奇怪,在干什么呢?于是又趴到窗戶上看,呵!好家伙!公路上人流如海啊,他們著裝整齊,大人都穿著工作服(大多是西裝),學生穿著統一的校服,都排著隊向廣場方向走著。
天色漸漸亮了,陪同我們的朋友都在整理東西準備出發了。一問,才知道原來今天是十一國慶節,縣里在組織浩大的升旗活動。他們說,在新疆,每年的十一國慶節各地都要舉行升旗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許是新疆的一大特色吧。
昨天晚上就和鞏留那邊的朋友聯系好了,叫他們準備好奶茶和馕,我們要趕過去吃早飯。
從新源縣到鞏留走高速公路有120公里,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可以到,但是路上沒有什么景點。
有個朋友提議說從72團8連插過去,走老路,只有十多公里,且路上還能看看風景。于是我們
決定走老路。不想,走進去不久我們就迷路了,一開始,還有土路可走,可越走岔道越多,
漸漸地,我們找不到路了……
路上景色倒還真不錯,不斷有馬群、牛群、羊群……
看到這幾匹幾乎被秋草淹沒的馬,不由想起我在云南師范大學學習的時候,一天,
老師在講碧野的《天山景物記》的教學法時,曾經說,文章里有個地方作者有筆誤:
文中說,天山里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在馬上你不用離鞍,只要稍微伸手就可以摘到
你最心愛的鮮花。當時,老師說,這怎么可能呢?馬那么高大,花怎么可能高過馬頭呢?
下課后,我悄悄地跟老師說,在新疆,高過馬頭的野花野草到處都可見的。老師當時很
驚訝,說有機會一定要到新疆去看看。常常感嘆,內地的人對新疆是多么的不了解啊。
朝霞撒滿山谷,把山腳下的蘆葦染成金黃色的,半山腰的晨霧還沒有完全退去,羊
兒們正在津津有味地享受著它們的早餐。景色美極了!
牧羊的是個哈薩克小伙子,他很熱情地和我們搭訕,問我們從哪里來的。他說,這里已經很
多年沒有見過汽車了。哈薩克人大多都為人厚道,淳樸善良。他們至今還保留著游牧民的習慣。
所以被稱為是“馬背上的民族”。
他們一般沒有固定的住處,每年春天,趕著牛羊馬等牲畜,長距離遷徙,常常要跋涉
幾十上百公里,去夏牧場尋找放牧的地方,秋天,再趕著牲畜回到冬牧場。幾匹駱駝馱著
全部的家當。浩浩蕩蕩,塵土飛揚地向前走著。
這就是給他們駝全部家當的駱駝。一般,每個牧民家里都會有幾匹駱駝,轉場的時
候是少不了這些個幫手的。雖說現在很多牧民轉場都用上汽車了,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
有車可以走得路。所以,駱駝在牧民的家里還是不能少得。
這是冬牧場哈薩克牧民簡易的住所,9月之后是牧民最忙的時候,他們忙著割草,
晾曬,打扎,好為漫長的冬季做準備。他們平時要把牲畜趕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放牧,
離家近的地方的草他們要割下來曬干再摞成堆,準備給牲畜冬天吃的。
這是他們在夏牧場的住所。他們的生存條件很艱苦,但是,他們從不抱怨。一
個地方住不了多久,草被牛羊吃完后就得換地方,哪里有鮮美的草哪里就是他們的家。
牧區沒有旅館,碰到有人去他們氈房里借宿,他們會把家里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待客
卻不收客人的一分錢。
這次我們就親身體驗了一把哈薩克牧民的淳樸和善良。因為走錯了路,我們直到中午
12點多了還沒有吃飯,在一戶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外,同行的高志國因為曾經在哈薩克聚居
的地方工作過,所以會說哈語。他向主人說明了原因,女主人立刻找出一塊干凈的餐布鋪
在氈房外的草地上,然后給我們拿出了酥油,熱牛奶……
現在,哈薩克年輕一代的觀點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他們已經不再滿足傳統的騎
馬放牧了,這個小伙子就騎著摩托、帶著獵狗在草原上放牧。
簡單吃了點東西,問清了道路,我們又出發了,路旁長滿了芨芨草,這些草也許
就是詩人筆下的“北風卷地白草折”中的白草?。
2點多我們終于趕到了恰西的吉爾尕郎鄉,吃完飯后,大家繼續向恰西挺進。下午
5點多我們到了恰西。 鞏留縣的東南山區,自東向西分布著數條溝谷。其中有名的要數
庫爾德寧、大小莫乎爾、恰西、塔里木吉爾格郎。
這幾條溝谷,都是河水貫穿,溝嶺交錯。草甸與喬木、灌木并存,針葉、闊葉林相間。
崇山峻嶺與密林深處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獨特的地貌孕育了獨特的氣候,使這里兼具江南
水鄉的嫵媚清秀、草原景色的博大遼闊、天山腹地的雄奇粗獷和自然原始森林的浩瀚壯美。
這里目前還沒有開發,所以還保留著最原始的風貌,這也許就是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不顧
條件差而紛紛涌來的原因之一。
進入天工斧削的峽谷口,初秋的景色已經在迎接我們了。
居高臨下觀賞這條背靠雪山的峽谷,只見山谷四周群山環抱,谷底流水潺潺,西坡上
云杉參天,郁郁蔥蔥。山谷正南是勢如屏障的雪山,山頂角峰林立,冰山隱約。其景觀
雄奇中透著秀麗。
東側山上沒有高大的樹,只有一些灌木叢。春夏之際這里應該是芳草綠茵,鮮花織綿,
牛羊點綴其間的高山草原。這會只有一層薄薄的衰草,多少顯得有些荒涼。
這里的坡上有幾處染了秋色的灌木叢,坡下還有吃草的牛羊,荒涼的山坡似乎就
有了不少的生氣。
長焦拉近遠山,秋意已經很濃了。
近處靠近河谷的地方,秋的腳步有些姍姍來遲了。
再拉個谷底近景,這里河水貫穿,喬木與灌木并存,樹葉已經泛著金黃了。恰西
的山谷里盛產野馬凌、黑加侖、野山杏和野蘋果。記得我在鞏留工作的時候,就吃過
同事做的野馬凌醬,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
峽谷里已是炊煙裊裊了。晚霞浮動,層林盡染。同行的黃晟和劉蘭夫婦常常來這
里拍片,據他們說,今年的天氣比往年同期要暖和很多,所以秋天的景色不是很濃,
往年這個時候,峽谷里的色彩非常艷麗:云杉是青綠的,楊樹和果樹是金黃的,杏樹
則是紅彤彤的。
獨特的地貌孕育了獨特的氣候,使這里兼具江南水鄉的嫵媚清秀和草原景色的博
大遼闊、天山腹地的雄奇粗獷和自然原始森林的浩瀚壯美。
這是一棵野山楂樹, 她驕傲地獨自站立在懸崖上,夕陽已經快要沉到山后了,
一束落日的余暉剛好撒在樹上,在遠山的陪襯下,亭亭玉立,宛如一個美麗的少女!
從網上“偷”來一張同一個地方的夏景給大家看看哈。我感覺還是秋天更美哈!
日暮時分,夕陽西下,雪山披紅,霧靄彌漫在峽谷里。
最后一抹余暉灑在遠處的雪峰上。鞏留縣的朋友已經打了幾次電話催我們回去,說
飯菜都要涼啦,可我們還是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寫于201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