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十一起,旅游法開始實施,參團旅游的價格有所上漲,因此十一小長假期間,自駕游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不少家長都會開著車帶著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在駕車出行的時候,家長一般是怎么安置小朋友的呢?先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一個景區的停車場,早上十點就陸續有游客駕車來停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游玩的。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自己坐在車后座,有些孩子在汽車行進途中興致勃勃地趴在車窗玻璃上往外看,而有些年紀更小的寶寶,則由家人抱著坐在副駕駛座上。再看看這輛車,后排座位居然擠了四個孩子。
記者:這個孩子多大了呢?
市民:一周多。
記者:這么小的孩子出行時都是這么抱著嗎?
市民:是的。一般都是放在后排座位。
一些家長表示,孩子小,讓他們自己坐車肯定不放心,因此家長們采取了自認為是最安全的方式,抱著孩子坐。
記者:你們出行的時候一般是把孩子放在什么位置呢
市民:后排是最安全的 而且有家人抱著 平時都是放后面
記者在景區門口觀察了二十幾輛車后發現,居然沒有一輛車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而且很多家長也坦言,他們平時帶著孩子出行時都沒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習慣。
我們知道安全座椅很重要,但是很麻煩,裝要裝半天。國慶出來哪有那么多時間去弄這個,我們慢慢開就是了,應該沒事。
配備兒童座椅細則缺失致執法難
您瞧瞧,孩子坐車出行的方式是五花八門,有的家長是把孩子抱在懷里,有的家長是讓孩子坐在前排,讓孩子系成人安全帶等等。那么,這些在家長們看來最安全的方式是否真的萬無一失呢?這些行為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我們一起來看一組由清華大學汽車碰撞試驗室做的實驗,當汽車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發生碰撞時,孩子根本抱不住,直接就飛了出去,場面相當的慘烈。
清華大學汽車碰撞試驗室主任 張金換:當汽車一旦緊急剎車,一個母親想要抱住一個3歲大的孩子,需要的力大概是250公斤。所以抱著孩子非常危險,根本就是抱不住。
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系著安全帶坐在車后座是最安全的,其實這樣的行為同樣會產生致命的危險。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全帶根本保護不了孩子,因為安全帶是為成人設計的,孩子的身高不夠,一旦發生碰撞,安全帶就變成刀刃一樣把孩子的脖子直接勒斷。
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在這個時候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就給了兒童可靠的束縛,從而減少二次碰撞對他們的傷害。其生存概率將比沒有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孩子高了96%。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1.85萬名的14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事故,而乘車方式不當則是造成兒童傷亡的一個重要隱患,可現實的情況是,安全座椅的配車率卻不到0.1%。
專家認為,兒童安全座椅被忽視的關鍵原因是宣傳不到位以及法律法規的缺失。雖然中汽協曾經制定過兒童安全座椅的強制性標準,但是對兒童安全乘車方面并沒有專門或強制性規定。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 丁兆增 副教授:中汽協的這個標準只是針對企業生產的標準束縛,但是它并不能對一些在路上行駛的車輛有約束。
而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 "史上最嚴新交規"對于兒童出行未配備安全座椅的行為依然沒有出臺相關的處罰細則。因此執法部門也就沒有辦法對未配備兒童安全座椅的車主進行處罰。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 丁兆增 副教授:所以我們呼吁我們國家也要盡早立法,擴大宣傳,讓兒童安全行車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家長也應盡到監護義務。
“微”言熱議
再來看匯友們對這個話題怎么說,新浪有位匯友說,希望父母有這個意識,不要拿孩子的生命開玩笑,在國外開車,如果沒有安全座椅給孩子坐是違法的,路人看到會馬上報警的,支持立法。還有位新浪匯友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強制性立法,治標不治本。這種問題不止是為人父母的問題,爺爺、奶奶、姑姨叔舅什么的都有責任,小孩子的行為習慣什么的都是在大家庭里耳濡目染的,媒體也應該做好公益宣傳,讓大家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險性!